
馬彥杰為民警授課,講解執法辦案中的重點難點。 □ 通訊員 段玲陟 文/圖 馬彥杰從警21年,現任澄江市公安局法制大隊副大隊長,先在派出所執法辦案15個年頭,后又投身公安法制工作6個春秋,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全力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他曾被評為“全省禁毒先進個人”“全市執法辦案標兵”,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獲嘉獎5次,獲評優秀公務員3次。 辦案民警的“法治參謀” 馬彥杰常說:“要把執法規范化擺在首位,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p> 2018年11月,侯某某因與某砂石廠原所有權人張某某存在債務糾紛,張某某將砂石廠轉讓給陳某某后,侯某某故意唆使他人用裝載機將砂石廠的大門推倒損壞,并強行讓人將廠內砂石運走3車,價值約1萬元,還當場毆打前來阻止的陳某某。澄江市公安局依法將侯某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后,檢察機關認為張某某與侯某某之間存在債務糾紛,上述行為不構成犯罪,作出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在研究該案時,馬彥杰主張債權債務糾紛具有相對性,侯某某只能向張某某主張權利,而不能損毀或強占陳某某的財物,侯某某等人的行為涉嫌尋釁滋事。經檢察機關復議后,以尋釁滋事罪批準逮捕侯某某等人,該案得以順利移送起訴。 馬彥杰與法制大隊的同事克服案多人少、隊伍專業能力不足等困難,從廣大群眾“最期盼”、基層民警“最急需”、執法環節“最關鍵”的地方入手,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近年來,澄江市公安局無判決無罪案件發生,無行政復議、訴訟被撤銷案件發生,無行政訴訟案件敗訴情況發生,全局執法質量和執法水平穩步提升,獲評澄江市“政法工作先進集體”、澄江市“法治單位”等榮譽稱號。馬彥杰因工作成績突出,多次參加上級公安機關和玉溪市政法系統有關執法辦案方面的交流研討。 同事身邊的“法治專家” “審核案件、強化監督”是法制大隊的日常工作,需要過硬的法律功底。馬彥杰抓住各種學習機會,苦練基本功,做到熟練應用法律法規審核各類案件,判斷真偽,準確定性,被同事稱為身邊的“法治專家”。 2021年1月,鳳麓派出所辦理王某與王某佑打架一案。當民警告知雙方都負有責任,須承擔處罰結果時,王某提出異議,并向信訪部門反映。馬彥杰接到交辦任務后,立即向當事人詳細了解案件經過,認真核查各類證據材料,最終認定王某的行為系正當防衛,不負責任。公安機關對王某佑作出行政拘留4日的處罰,雙方當事人均認可處理結果。 工作中,馬彥杰創新案件審核七步法,即通過“查看、審查、詢問、報告、記錄、通報、跟進”七個步驟,用法治思維、法治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他組織大隊民警開展“民警看庭審”活動,每次庭審結束,他都會對案件庭審進行全面、細致的講評,帶頭談庭審體會、談執法得失、談執法規范。推行日常執法監督提醒,把最新法律法規和易出現的執法問題歸納、分類,及時向全體民警發出預警。堅持24小時值班制,全力做好法治服務保障工作,創造了更加優質服務、規范執法的法治環境。抓住澄江市公安局周一警營夜校的有利契機,開展法治培訓,帶頭為民警授課,講解執法辦案中的重點難點。 6年時間,馬彥杰審核刑事案件630余件、一般程序行政案件1580余件,組織民警參加庭審18場次,發出執法監督提醒37期,舉辦全局法治培訓15場次,為各所隊“送教下基層”服務42場次,大大提升了民警的執法能力和執法水平。 百姓心中的“法治保姆” 2015年1月,澄江市公安局開展包村(社區)幫扶聯系活動,馬彥杰負責聯系龍街街道雙樹社區,他走村入戶開展走訪,開設“村警法治宣傳專欄”,舉辦“社區法律學習會”,主動參與矛盾糾紛化解。針對轄區警情特點,開展針對性預警提示,向大家講解法律常識,幫助群眾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每年的“110”宣傳日、“12·4”國家憲法日等重要時間節點,他都和同事一起走上街頭、走進學校、走入單位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2020年9月,馬彥杰立足創新,提出發揮村村響“大喇叭”貼近群眾、直通基層的優勢,聯合派出所開設《每天學法5分鐘》《每周學法時間》等法治專題欄目,固定時段播放政策解讀、法律常識等內容,把掃黑除惡、電信詐騙、婚姻家庭、侵權責任、交通安全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不間斷地送到田間地頭,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至今,已錄制法治音頻150余期,在村村響“大喇叭”播出1340余次,成為澄江法治宣傳教育的硬核力量。 |